帮你快速找医生

入睡困难,梦多,易醒,采用中西药结合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失眠案例分享)

2022年11月28日 560人阅读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甚则彻夜不寐,常常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失眠久之易使患者身心俱疲,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而焦虑、抑郁与失眠又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加重病情。西医治疗常予以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甚则加用精神类药物,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易成瘾,应用时间长则疗效变差,且加用精神类药物会更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中医药治疗失眠多从整体调整阴阳,有独特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有研究表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图片李某,女,43岁,2020年1月7日初诊。主诉:失眠1个月。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梦多,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每晚约睡2~3小时,头蒙昏重,第二天醒来觉头昏沉,心情烦躁,精神差,口苦,口黏,右胁部刺痛,饮食少,大便黏,小便偏黄,舌质淡暗、苔黄腻,脉弦滑。曾服用佐匹克隆片,夜晚能睡4~5小时,为求中药治疗来诊。医师诊断:失眠(不寐),痰热扰心证。治疗: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15g,姜竹茹15g,黄连10g,薏苡仁30g,砂仁10g,川芎12g,柴胡15g,白芍18g,牡丹皮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神曲12g,甘草6g。30剂,水煎取汁400ml,每天1剂,早晚2次饭后服用。图片2月6日二诊:患者失眠症状好转,停用左匹克隆片,只服中药,每晚可睡4~5小时,多梦、口苦减轻,无胁肋部不适,但食后觉腹部胀满,舌淡、苔腻微黄,脉滑。上方去柴胡,白芍改为12g,加枳实10g,继服30剂。3月8日三诊:患者易入睡,做梦减少,每晚能睡5~6小时,胸脘胀满减轻,无口苦,舌淡、苔薄黄,脉弦。守二诊方药继服10剂。5个月后随访,患者睡眠已恢复正常。图片医师辨证论治:该患者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或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运化失健,痰食内停,酿生湿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痰热扰乱心神,则心烦不寐,多梦;痰热壅遏中焦,则胸闷脘痞,口苦口黏,头重,身乏力。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中法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砂仁、薏苡仁健脾化湿,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胁肋部疼痛不适,为肝经循经部位,用柴胡、白芍、川芎疏肝、柔肝、活血止痛,牡丹皮清肝中相火;神曲健胃消食,甘草调和诸药,使痰热清、心神宁,睡眠复常。图片失眠中医病因,由于情致所伤,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气滞血瘀,痰火内扰,胃气不和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阴阳不循其道,阳气不得入于阴,心神不宁所致者,多为实证失眠。若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或久病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令心失所养,身无所住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神无所主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或心肾不交,虚火上亢所致者,谓虚证失眠。总之,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