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神经导航技术下精准切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2017年01月06日 97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6年12月14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神经外科与功能神经科急诊收治了一位特殊病例。患者严某,他因突然出现数分钟的意识不清,伴有肢体抽搐、头晕等症状,入院初步诊断为颅内右侧额部占位性病变并收治入院诊治。

  因为额叶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肿瘤的首位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5。常以胶质瘤为最多,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25.57%;其次是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1.45%;另外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发生额叶肿瘤多见于成年人,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初步断定为脑胶质瘤可能,从颅内占位区结构和生长位置判断,患者严某会出现偏瘫症状并直接影响到语言功能。

  在颅内肿瘤不明确情况下,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我院神经外科与功能神经科联合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等专家团队一同参与开展了术前会诊工作。

  在进行第二次检查MRI扫描过程中,严某的偏瘫迹象越发明显。鉴于患者目前的病情已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住院后三天记忆力下降明显,抗炎症治疗无效,手术指征明确,经与家属商榷后同意手术。在术前检查没有发现重大手术禁忌,为确保术中安全性和术后效果,专家团队会诊决定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切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并进一步做病理分析,确诊病情。

  手术当天,科室医务人员将CT、MRI、DTI等数据传输到神经导航系统,经过电脑分析处理得到三维图像,作为导航手术的“地图”。严某进入手术室后,在手术床上摆正体位,麻醉后头部以头架固定进行注册,即把严某实际头部位置和神经导航仪中的严某头部三维图像对应起来。采集头皮八个标记点位信息,导航仪实时显示每个标记点位的注册信息变动,据此设计好切口位置和手术入路。打开头皮硬膜后导航仪同步实时显示准确的穿刺方向,从不同切面直观显示手术入路。手术器械在严某脑部的相对空间位置依赖于其发出的信号被导航仪空间定位设备的捕捉和处理,在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用于指引选择入路到达靶点以及在靶点的手术操作。手术整个过程在神经导航仪的引导下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共同努力下,手术实施顺利,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术后患者体征良好并入神经外科ICU进一步护理观察。预计患者进行15-20天的康复便可出院。期此次手术也是2016年间我院联合华山医院临床协作小组在神经外科领域所开展的近百台高危手术之一。

  神经外科医生的利器:神经导航系统

  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设备仪器的进步,神经外科向精准、微创的方向快速发展。微创理念的核心是:在同等甚至更佳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保护正常组织结构。从而改善术后舒适度、加速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是 “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微创手术的实现,基于医生知识、经验、技术的积累,也依赖于先进设备的合理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具有以下优点即术前设计手术方案,选择最便捷、安全的手术入路;术中准确定出手术实时的三维立体位置,显示手术入路可能遇到的脑部组织、应回避的组织及显示病灶切除范围等等。同时定位病灶的切除程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相比传统的手术切口而言,导航手术切口更小,优势更加明显。

  神经导航系统是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最重要的辅助设备之一。类似于汽车导航,它可以实时告知术者目前的操作部位,使术者做出更精确的判断或预判。其作用包括:

  精确的切口、入路设计:避免无谓扩大切口,错误的操作方向。

  精确到达目的靶点;

  精确判断肿瘤边;

  实时明确重要结构的方位和距离: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手术既彻底,又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