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除了近距离用眼,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近视的发展?

2023年10月23日 201人阅读

近视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眼病之一,也是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近视人数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发病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发展快的特征,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经教育部会同“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定,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


那么除了眼科医生日常嘱咐的“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少吃甜食”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呢?



遗传因素

近视有遗传因素,在我国主要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虽然高度近视遗传的概率比较高难以确定具体的数值。但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遗传的概率超过40%;如果父母一方有高度近视、另一方没有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遗传的概率在20%以上。因此,如果父亲、母亲或父母双方存在高度近视,孩子遗传高度近视的概率比较高,需要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



环境因素

也是目前普及度推广度最高的因素。已经有需要研究表明,对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环境中户外活动时间少,近距离工作和观看屏幕时间长、做作业看书时的不良照明光,睡眠不足等都是加剧近视的重要因素。


营养因素

有研究提示,一些营养素可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如花青素,叶黄素等植物化合物,以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可能对改善近视起积极作用,而过多摄入精制碳水或添加糖可能促进近视的发生或进展。

2021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一篇科研论文:

通过小鼠和豚鼠的动物实验显示一定剂量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促进脉络膜增厚,改善巩膜缺氧,同时在健康人群受试者中,连续2周口服鱼油增加omega-3可以缓解持续近距离工作引起的脉络膜血流减少。



年龄因素

近视形成的高峰时期有两段,第1高峰是8岁至10岁,第2高峰是12至15岁,而第2高峰则12-15岁与发育的激素水平、用眼过多有关。

这个年龄段学习负担比较重,而且用眼的时间增加,眼睛容易疲劳,出现近视的表现,另外,这年龄段,刚好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身高加快,近视度数相对来也增长的比较快。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发现近视眼,早期治疗干预,减缓近视的发展。


其他因素

父母对近视的态度(是否定期检查),教育等社会因素(关于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眼保健的意识,进一步加大防控近视的宣传),均是影响近视的重要原因。

以上5大因素均会影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日常需要多注意。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呢?可以参照如下几点


近视的预防及控制:

①学龄前儿童可尽早建立视光检查档案,定期复查尽早干预

②可以增加户外阳光下活动时间(每天2小时以上)

③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危险因素见上图)

④正确的学习姿势和健康照明光

⑤补充营养素(鱼油,叶黄素,花青素)

⑥使用近视防控类的辅助产品(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镜,低浓度阿托品,拉远镜,哺光仪)。


网络阅读推荐:

OK镜、离焦镜还是哺光仪阿托品?孩子控近到底怎么选方案?




作者:德目眼科 纪梦蝶

校审:于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