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科手术前拍X线、CT、MRI?这些检查都有必要吗?

2018年09月11日 1079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我们骨科,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患者,不理解医生为什么在手术前会开这些检查,为什么要拍这些片子?一些患者对检查存在深深的误解,抱怨道:“医生你让我先拍了X光,又让我拍CT,最后让我拍核磁,这不是折腾我呢么?早知道直接让我拍核磁多好?又花了不少冤枉钱……”还有些患者表示:“医生,给我开最好的检查,拍最好的片子,我不差钱……”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有些哭笑不得,其实这些检查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并不是想拍啥片子就拍啥片子。

  


  在我们骨科领域,拍片检查和一些其他检查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X光片、CT、核磁共振这些检查,其实是搞不清楚有什么区别的。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可能觉得哪个贵,哪个检查就好,觉得自己做的检查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做了多余的检查,多花了钱。其实这些认识是错误的,不同的疾病,需要看的角度不一样,所需要的检查方式也不相同,并非越贵的就越好。今天,唐都医院骨科六病区孙嗣国主任就和您聊聊这些检查。

  


  一、直接拍核磁共振不行吗?为什么之前还要拍还要拍X线、做CT?

  其实,这些检查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并不是做了多余的检查。

  1、X光片:X光在骨科最擅长的就是看骨头,而且看得范围比较大,具有整体观的优势。这种检查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骨头形态如何、序列如何、有无骨折等。这就好比拍照时候的一幅“全身照”,你要大体有个了解,“美不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但也有些看不到的“内在美”,那就需要进一步检查。这就需要借助CT和MRI .

  2、CT:CT是一层一层的观察横断面,对于骨伤科来说,CT检查更多应用于对骨性问题的评估,比如关节内骨折碎成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形态、脊柱有没有韧带的骨化等等。它主要的优势是可以看到骨头的横切面,可以把骨头分层来看,比如有些特殊部位的细微骨折、骨肿瘤、骨结核,CT具独特的优势。但是人体的骨头外面还包裹着好多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这些又是CT检查不能够清楚观察的,这时就需要MRI来处理了。

  3、核磁共振:MRI的优点是可以将人体的各种不同组织呈现的非常清楚,对于软性组织的呈像(比如韧带、软骨等)要优于其他检查。所以,对于椎间盘突出、肩袖损伤、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等疾病的检查,医生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MRI.另外因为它不是通过X光来呈像的,所以基本没有什么辐射。

  总的来说,一般如果怀疑有骨折,应该首选X光片,当X光片看的不够清楚时,还是需要做了CT来进一步的确诊。一般不选核磁检查。

  而一般对于脊柱的疾病,我们首先进行X光片的检查,毕竟X光片造价比较低。但是如果我们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椎间盘突出,是否压迫到了神经,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拍个核磁。因为间盘、神经都属于软性的组织,核磁看的最清楚。但是如果是想看看有没有椎体滑脱还是应该拍X光片。如果怀疑有脊柱肿瘤、结核,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拍CT.

  二、老人脊柱骨折,为什么还要做MRI检查?

  


  这个问题临床上碰到很多,病人和家属也会有相同的疑问,主要针对有过外伤史或腰背痛考虑脊柱有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但这种骨折不一定有明显的外伤史,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这类患者首先要经过X线的评估,可以看到椎体的压缩变扁,但是对于年纪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这种情况往往有3种原因。一是新鲜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二是陈旧的骨折;三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退行性改变。不同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需要通过做MRI来鉴别究竟是哪种情况。

  三、已经确诊,术前一些其他检查有没有必要?

  


  对于不同的年龄的患者,其检查也有特殊需要,老年患者常常并发一些基础疾病,术前必须明确病人能否耐受手术,必须进行心、肺功能评估,所以就需要医生做心脏B超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对于术前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做更多相关疾病的检查,如高血压需行脑部检查、颈部B超检查明确有无脑梗、颈部斑块形成等,糖尿病患者则需行血糖监测,明确血糖控制情况,手术必须在血糖控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如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则需行甲状腺功能等检查,防止术后应激的发生等,如存在免疫性疼痛则需要进行相关抗体的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明确手术风险等。

  总之,为了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入院后的一些检查是必须要做的,这是对病人及医生负责!看了上面对各项检查的解释,相信你已经意识到这些检查的必要性了: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患者在手术中都可能被置于更大的风险中。所以,当我们就医时,最好是能充分相信医生,听医生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助于我们疾病的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