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盘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你知道吗?

2019年07月03日 91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从中医角度认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你我诊疗、护理孩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是比较浅显的道理,家长、老人就是不去做,做,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做,在我没有做医生、没有为人父之前,没有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用处,还是用一些老观念或自认为正确的对待我们的孩子。下面让我们从中西医角度了解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这些也是我时常在诊疗疾病时跟家长解释的,希望家长朋友能够通过这些注意平时的饮食与调护,你的宝宝可能会少去几次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小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病理等方面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都与成人有许多不同,掌握小儿各方面特点,对于儿童保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一、西医学认识

(一)解剖生理方面特点

  1、呼吸系统:小儿鼻部和鼻咽腔较短,鼻道狭窄,鼻粘膜柔嫩,咽部相对狭小且垂直,喉部相对较长和狭窄。气管和气管比成人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排出微生物。肺脏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间隙较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肺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发生感染。另外,小儿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分泌量较低,故免疫功能较差。基于这些特点,所以小儿时期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最高,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储备能力较低,也较易发生呼吸衰竭

  2、消化系统:新生儿及婴儿的食管缺乏腺体,弹力纤维和肌层发育不全,胃呈水平位,贲门较宽,且括约肌不够发达,所以容易发生呕吐或溢乳。小儿胃粘膜血管丰富,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分泌的盐酸和各种酶均比成人少。小儿肠管相对较长,肠壁薄,粘膜富于血管,通透性好,故利于吸收。但肠壁屏障功能差,肠腔内毒素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流,引起中毒症状。

  3、心血管系统:小儿出生时心脏的迷走神经发育尚未完善,交感神经占优势,所以心率较快。5岁以后心脏神经结构渐具成人特征。

  4、泌尿系统:小儿肾脏相对较大,下端位置较低,肾孟及输尿管比较宽,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全,容易扩张并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引起泌尿系感染。女婴尿道很短,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也可引起细菌上行性感染。

  5、造血系统:小儿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出生后头5年,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与造血,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以后随年龄增长,黄髓增多而红髓相应减少。

(二)临床方面特点

   1、疾病种类:小儿的疾病种类与成人有很在不同。由于小儿时期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免疫球蛋白较低,机体各系统在解剖和生理方面尚未健全,因此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由于小儿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大,但胃肠功能又不成熟,故极易造成营养缺乏和消化功能紊乱。此外,婴幼儿患先天性遗性疾病较多见。

   2、病理变化:由于小儿发育不够成熟,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反应往往与成人迥异,从而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的机体也会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如婴幼儿稍受疾病的刺激,即会出现异常血象。维生素D缺乏时很容易发生佝偻病。肺部受到感染时,婴幼儿常发生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

   3、临床表现:小儿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往往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容易伴发败血症、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则表现为各方面反应差,如体温不升,白细胞不高等。婴幼儿发热往往容易发生惊厥,腹泻患儿很容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表现,小儿肺炎较易并发心力衰竭。

   4、预后转归:小儿患病虽然起病急,变化多,但如果诊治及时恰当,好转恢复也快。而且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能力较强,后遗症一般较成人少。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年幼、体弱的小儿,患病后病情恶化也快,因此儿科的死亡率也高于成人。

二、中医学的认识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的是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脏腑娇嫩是指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发育不完善和脆弱。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未臻健全。从小儿脏腑娇嫩的具体表现上,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气弱则卫外功能不固,因此小儿时期外感疾病最多。脾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营养精微,小儿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脾胃功能尚未健旺,故脾胃容易受损。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小儿初生之时肾气未健,容易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娇嫩状态概括为“稚阴稚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蓬勃是指小儿生命力旺盛,充满生机。发育迅速是指小儿生长和发育的速度很快。这是小儿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生理特点。由于小儿出生时机体诸多方面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及各种生理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生机旺盛的状态概括为“纯阳”。

(二)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容易患病,并以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为多见,而且患病之后变化迅速。小儿疾病的传变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互相转化。在疾病的进程中,其寒证每易化热,热极又易生风,因此临床上小儿热证及惊风较多见。而热证又容易导致阳虚衰脱,而出现阴寒之证。小儿患病,初起以实证居多。而实证往往会迅速转化为虚证,或出现虚实并见的证候。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传为迅速的特点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疾病在病情发展转归过程中,虽有传变迅速,病情易转恶化的一面,又有脏气清灵,活力充沛,反应敏捷的一面。患病以后,经过合理的治疗,病情好转快,康复快,而且后遗症少。因此,小儿患病以后,及时正确地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脏气清灵的特点概括为“随拔随应”。

     总之,对于小儿应正确认识其生理、病理特点,日常生活中以预防为主,有病早治,定期体检、或保健或治疗,才能使其健康成长。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