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癌症合并感染,比转移更凶险

2019年06月05日 847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感染是罪魁祸首

自身免疫力下降

       我们知道,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感染的易感者。同时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衰竭,更易受病原菌微生物的侵袭。最常见的微生物是细菌及厌氧菌,在全身状况很差的患者还常合并有真菌感染。

住院期间获得感染

医院感染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医疗费用增加、治疗失败、住院时间延长、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就会使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消炎的同时,也难免使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延长,感染机会相应增多。由于患者身体虚弱,有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不致病的微生物,如大肠埃希菌、口腔中的细菌等就会趁“虚”而入,引起肿瘤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治疗的不良反应、肿瘤坏死以及消退过程中毒性产物等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也都直接影响肿瘤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此外,患者住院期间,病室内患者多,病房通风差,缺乏必要的空气消毒设备,且探视人员杂,探视时间相对随意,消毒隔离不到位,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当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院内感染的发生也有个体因素,比如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年老体弱、小儿感染发生率较高。PICC管、尿管等侵入性诊疗操作也可增加感染几率。

放化疗期间风险最高

接受放疗、化疗的癌症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会更高。放疗、化疗会抑制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使人体内抗感染的白细胞数量减少,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破坏了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可保护人体免受感染。白细胞计数达到最低的时候,就是受感染风险最高的时候。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每次化疗用药之后的7-12天内,而且可能会持续长达一周的时间。


呼吸道最容易被感染

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呼吸道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最主要部位,约占47.37%。

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鼻、咽、喉)以及下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肺部感染;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会对患者细菌清除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放疗也会导致患者呼吸运动系统遭破坏,痰液积聚而引发放射性肺炎,造成呼吸道感染。

以肺癌为例,我们查阅到另一项研究数据(朱波等发表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文章《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分析》),表明晚期肺癌患者多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多部位转移,最常见的死因为广泛性转移引起的多脏器衰竭及转移灶引起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肺癌广泛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和肺部继发感染,分别占总数的47.3%和23%。

微信图片_20180313093656.jpg

预防感染靠这些绝招

绝招一:不做肿瘤感染“发烧友”

发热是恶性肿瘤中晚期阶段常见的症状,也是十分危险的症状!如果患者感到发热、脸红、发冷或不适,就要马上量体温。长期发热会造成能量和体力消耗,患者机体衰竭很快,应给予积极控制。

如果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热,应该去急诊就诊。患者在放化疗期间或者放化疗后1个月内出现持续发热,须化验血常规,当心“白细胞降低性发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因为放化疗后骨髓受到抑制,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感染。而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差一些,感染一旦发生会迅速发展,有时很难控制。如果患者身上带有尿管、输液管、引流管、造瘘袋等等,更要医院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更换或者拔除。

绝招二:尽可能避免外源性感染

患者无论是在医院住院治疗和在家休养期间,都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在住院期间,应尽可能减少探视的人数、固定陪护人员,尽量避开人群,减少空气传播疾病的机会,防止各方面的细菌入侵。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进行适宜的运动,也要尽量减少相互串房。

此外,家庭成员中如有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尤其是患流感者,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绝招三:做好自己的“手护神”

很多疾病的传播都是由不洗手造成,这在放化疗期间尤其危险。手卫生是预防肿瘤患者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之一。

正确洗手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传播。患者应该使用肥皂和清水勤洗手。如果没有肥皂和清水,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要用肥皂泡沫尽可能长时间的揉搓双手,至少要达到90秒,尤其要仔细清洗指缝、甲缝与手指间,而后用流动的净水冲洗干净。洗手时间对洗手的效果十分重要,洗手时间越长,越多脏物和病原体会被去除。

绝招四:卧床患者勤翻身

身体上、衣服上都附着大量的微生物,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成为致病菌。

对于重病卧床的患者,由于条件不便或疾病的折磨卧床,个人卫生处理不及时,需要勤换衣勤擦身,保持皮肤清洁。

同时,需要家属或者陪护人员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受压的部位,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产生。

绝招五:营养支持很重要

患者免疫力的提高是防止感染的先决条件。要根据个体条件进行适当的锻炼,摄入高热、高蛋白饮食,保障身体的营养需要。

由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食少、消化慢、营养差,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千方百计提供营养,必要时辅以药物,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如果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宜少量多餐,以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食物为好,避免粗硬、过热、刺激性食物,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要防止便秘。

绝招六:保持口腔清洁

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原因,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口腔内容易出现破损形成口腔溃疡。而当应用临床广谱抗生素或高效抗生素时,患者极易引起霉菌感染等,而口腔黏膜又是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肿瘤患者要合理选择漱口液,以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注意外出须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建议每次餐后和睡前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液漱口,防止食物残渣滞留,从而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绝招七:“带管者”警惕感染

肿瘤患者在出院后经常会成为“带管者”,可能会随身携带PICC导管,但该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参差,会有少数的患者出现穿刺点感染的症状。

置管当日,患者应仔细清洗双侧的手臂皮肤,最大程度的地清除患者穿刺侧手臂上的皮肤暂居菌。置管后,按要求到正规、有资质的医院进行PICC常规维护。

带管期间,保持置管处无菌贴膜的完整性及粘贴紧密度,贴膜如有破损或卷边等情况及时到就近的医院更换;保持穿刺侧局部的清洁、干燥,避免大汗、局部浸水及外源性污染物的侵入导致贴膜松脱,引起感染;穿刺侧手臂尽量减少以肩关节为轴心的运动,避免该导管反复的牵拉,而进出体内引起穿刺点红肿。

建议患者穿比较宽松的棉质衣物,透气吸汗,避免闷湿,潮湿的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串门、到人流量多的密闭性公众区域,以防交叉感染。每日自行观察穿刺点情况,是否有红、肿、局部发热、按压有疼痛感等局部感染的先兆症状。如一旦怀疑有置管部位的感染,请尽快到医院处理。

对于其他引流管,也需要按照使用规范注意日常保护和定期护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