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眼睑抽动、眼睛睁不开……这一次她终于找到了原因,解决了面肌痉挛的困扰

2023年05月17日 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陕西榆林的李阿姨今年53岁了,平时身体非常好,只是从2019年末开始出现左侧眼睑不受控制的抽搐,不久,左侧面部肌肉也随之抽动,严重的时候左侧眼睛都睁不开……几经折腾后,得知这是面肌痉挛!如果不彻底治疗,会伴随终身,还会慢慢加重,这种病只有手术才能根治。

  近日,李阿姨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门诊就诊。经仔细询问李阿姨的病情病史,从李阿姨的核磁共振影像资料中发现左侧面神经有相关的“责任血管”压迫,建议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显微血管减压术如何根治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5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约2cm,在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神经与血管压迫区域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lon”垫片与脑干、神经根隔离,责任血管被隔离后,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重保险”为手术保驾护航

  以手术技术为前提的“三重保险”——即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同神经及脑干的关系,更直观的、准确的对有无神经血管压迫及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及特点做出判断,从而减少术中寻找责任血管的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1)术前颅神经显像:颅神经的磁共振成像(MRI、MRA)能清楚显示神经血管压迫的关系,对诊断和治疗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2)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的优势: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血管神经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同神经及脑干的关系。同时打印3D模型,可用于模拟手术操作。

  (3)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从客观上保障了手术的效果。它能在手术前记录面肌痉挛患者特有的侧方扩散波,并实时观察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充分进行减压后,异常波才会消失。

  (4)术中“显微”技术辅助:显微镜应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可以清晰辨认责任血管,避免神经血管分离中的二次创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其实,李阿姨的症状在临床上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经姜海涛教授及其团队的手术治疗后,李阿姨的面抽现象很快就消失了,而且恢复得很好。

  面肌痉挛术后要注意什么?

  1.一般来说,高蛋白饮食可能更有利于恢复,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在治疗过程中,酒精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因此,要禁止饮酒。

  3.患者在术后应该尽量做好保暖措施。

  4.术后,患者需要保证手术部位的干爽程度,大约术后一个月才能够洗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