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乱吃药小心吃出药物性肝炎

2019年03月04日 85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中心的程良斌教授指出:提到肝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乙肝。其实,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仅是病毒性肝炎这一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已,在肝炎大家族里,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几大类。其中,危害甚广、却不为人们所重视,而患病人数决不亚于乙型肝炎的还有药物性肝炎。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约占所有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程良斌

急性药物性肝衰竭一两周内可死亡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不尽相同,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轻者没有明显的病状,仅血中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最危险的是爆发性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可在一二周内就死亡。武汉市新洲区52岁的童女士就有这样的经历:5个多月前,童女士因为脚痛,其有个开诊所的亲戚说是痛风病,给予消炎痛(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口服,疼痛好转,见有效,童女士一吃就是4个月。结果,1个月前突然全身发黄、身体急剧下降,几天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急从当地赶来汉口的一家大医院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衰竭”,住院一周,血清总胆红素升至600多,主管医生劝其家人回家准备“后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转来我院肝病科住院治疗,我们经过3次人工肝,配合中西药结合抢救治疗。1个多月后,病情奇迹般的好转、逐渐恢复出院。

吃药也能吃出肝炎来吗?是的!道理很简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 假如药物具有毒副作用,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因此,凡是用药不慎、滥用药物都可引起肝损害,即所谓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药情况,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离病房者屡见不鲜。

应用不当,中草药也会引发药物性肝炎

很多人以为中草药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很少引起肝损害。可近年来中草药所致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也随之逐年增多。有一位来自江夏48岁的刘先生,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原因不明,由当地医院转来我科住院。查甲乙丙丁戊等肝炎标志物均为阴性,无大量饮酒史,也排除了血吸虫病等。追问病史,患者3月前曾因腰部外伤,在当地诊所以土大黄泡酒饮用治疗1月余,进一步行B超及CT等检查,最后诊断为草药土大黄导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终因病情诊治不及时,演变成肝硬化,疗效不佳,只得回家慢慢治疗。

程教授介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约有11类200余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药物引起肝脏损害,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过程,可以分为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两大类。临床上非预见性的药物性肝病比预见性的更为多见,原来对非预见性的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归咎于个体差异或特异性变态反应,其实是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了肝脏疾病,例如氯丙嗪、扑热息痛、异烟肼等。由于各种药物的代谢途径和速率存在差异,如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不同,使某些个体易发生肝脏损害。另外遗传基因、年龄、性别、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均可以引起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发生异常,从而产生药源性肝损害。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炎呢?

程教授强调:每个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特别是应用新的药治疗时,要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并定期测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对肝、肾病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和营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剂量应审慎。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应立即终止治疗,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对有药物性肝损害史者,应避免再服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