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张清彬:总做真诚之事,总钻专业之术,总解病人之苦

2018年06月19日 83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走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颞下颌关节科诊室,一张科训赫然入目:“总怀善良之心,总做真诚之事,总钻专业之术,总解病人之苦”,这是科室主任对全体成员的教诲,也是他自己从业的标准。2017年1月至今,他在搜狐健康上的“颞下颌关节病”的排名中,其个人影响力居全国第三位;2016年度他被南方日报、广东省卫计委联合举办的“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中列为候选医生;他是我们今天“医者仁心”栏目讲述的主角,第五届“广州医师奖”获得者张清彬教授。

文/宋倩雯    通讯员 边永静

科普达人玩转新媒体

医生日常要做临床诊疗、要带教医学生、要做科研,轮轴转的工作已经相当忙碌,如果还要兼顾向老百姓科普医学常识,那么他肯定是位精力充沛的医生。张清彬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活力的医者,喜欢新鲜事物的他从2012年起就进军新媒体,在线上开设个人在线主页,在线回答全国各地的患者提问,网上分享科普文章。至今,张清彬教授一直坚持用新媒体方式与患者互动,通过网络手段,他已经帮助了10800位患者,其主页访问量已经超过410万,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在递增。随着微信的兴起,张清彬教授又投身微信科普行列,2016年他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张清彬下颌关节三叉神经痛工作室”、微信群“张清彬颞颌关节三叉神经痛交流群”,与患者进行线上实时交流。

“医生除了看病,从某程度上而言,做科普甚至比看病还重要。我想把这种网络科普形式作为一个为更多患者朋友服务的手段,不仅让广州地区的患有看到,更让省内外更多人看到,让全世界有需要的人看到,让他们对这个疾病有个初步了解,知道如何预防或者清楚什么是规范的治疗程序。这样,对于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会有促进作用,这是我做网络科普的主要目的。”张清彬教授告诉笔者。

要逐一回复网站提问、更新微信科普稿件、与患者进行线上交流等等工作,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团队协作完成的工作,没想到所有这些全都由张清彬教授一个人扛起。“确实要花很多个人时间,我每天会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这些平台的工作。现在平均一天回复20个患者的提问,每天间断地回复一下。”除此以外,张清彬教授还主动对患者公开个人的微信号,以便让患者随时咨询(目前第一个微信号码已经接近满群的5000人,第二微信号码已经申请)。“您就不怕患者有太多问题,影响到您正常的生活?”“这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如果我跟他们说几句话,把问题解释清楚,能让他们理解了,能让患者朋友和家人睡个好觉,那么就值了。我自己辛苦一点也没问题。”张清彬教授真诚地说道。

解患者困厄勇于担风险

曾经有一位93岁的老人长年受三叉神经痛的困扰,每次阖家聚餐之际,他突然疼起来根本吃不下饭,家人非常担心,辗转找到张清彬教授。在此之前,很多医院都不敢给老人做手术,毕竟年龄太高,风险太大。考虑再三,张清彬教授请来了麻醉科的医生会诊,最后还是决定给老人施行手术。张清彬教授克服了术中动脉出血、血压变高等困难,为患者施行三叉神经痛射频消融术,成功完成了这例高危患者的手术。术后,老人家的疼痛就消失了……

“肯定担心出现意外,但是,当我考虑到:患者什么时候最需要医生?就是他感到最困扰、最无助的时候。帮助患者解除困厄,这是当医生的一种义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哪怕我冒点风险,如果能给患者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医生,我认为这就是应该去做的,也值得去做的。”张清彬教授动情地说道。“在手术之前,我们给患者家属都讲清楚手术原理,征得家属的同意,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这对医生而言相当重要。同时,我们也借助了内科、麻醉科团队的力量,这样我们就比较有把握地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首创全省唯一专科带团队仁心仁术

颞下颌关节科是医院中的“小科室”,病人不多,收入低,治疗又复杂,远期效果不理想,致使许多医院包括口腔专科医院都不开设,因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也很少。然而,张清彬教授却开设了广东省第一个独立建制的颞下颌关节专业科室。问及缘由,张清彬教授称创立该专科是想填补空白错位发展,更好的为罹患颞下颌关节疾病和颌面部疼痛的患者做好服务。“实际上,类似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种比较冷僻的病,发病率很高,是口腔领域的“四大疾病”之一。但现实中很多患者都不知道去哪里看,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如果有人能够站出来,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治疗方案,这对患者而言是一大幸事。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开设继续教育班,希望培养更多的医生一起去对付这个疑难杂症。”张清彬教授告诉笔者。

作为科室主任,张教授要求团队成员:对待患者秉承仁心仁术。“首先,医者内心应当充满人文关怀。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心。第三,要懂得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心理安慰、精神支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占到30%的分量”,张清彬教授告诉笔者。到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基本都是疑难杂症,很多情况下,治疗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有效率大约是85%左右,有15%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当效果不理想时,张清彬教授团队会用其他方式继续治疗。“但有些患者并不理解,他们觉得治疗过程中花了钱受了痛苦却没治愈,心情很低落,每当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解释和鼓励。”张清彬教授给笔者展示与患者的线上互动,一对一的交流,张清彬教授既交代疗程效果、注意事项,又鼓励患者不要放弃治疗的信心。张清彬教授笑称,“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医患之间的互相鼓励打气科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经过努力的医患沟通和钻研业务技术,张清彬教授团队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张教授,您真是国宝级医生”“感谢张主任,让我父亲获得了新生,您是我整个家族的恩人”“张教授,的确是善良的仁心医生,值得我们病人信赖”,很多病人留言如是说。

忆述援非岁月真诚对待每位患者

“今年还有援助非洲刚果金的中国医疗队队员专门找到我的QQ告诉我,我曾经治疗过的非洲患者还想到中国来找我做手术。当时作为中国医疗队员援非,至今我已经回国八年了,他们还记得有我这样一个医生,我觉得很自豪。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文关怀的理念都是非常重要,我愿意真心真意去对待每位患者和患者交流。”据张清彬教授忆述,当时只身前往非洲却并非都是一帆风顺。“飞机在万里高空上穿行20个小时,刚果金正直战后重建期,战火依然时有发生,我就想这一去有可能回不来了。”援非期间,张清彬教授得了四次疟疾,每次都高烧40度以上,不像国内完善的医疗条件,当时他简单吃过药,休息一下又马上投身工作。

而同为医生的爱人工作忙碌,又要照顾小孩(1岁两个月大),家里的事常常牵动着张清彬教授的心。2009年正值甲流爆发,张清彬教授的爱人感染了甲流病毒,一直高烧不退,住院二十几天,几乎把所有的抗生素都用了个遍,胸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的医生差点要下病危通知书。远在非洲的张清彬教授内心万分担忧,已超过援非时间的他才匆匆打报告回国看望爱人。“人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坎嘛,咬咬牙就挺过去,有泪往肚子里流!我们还是要微笑对生活。”张清彬教授乐观地说道。

编后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张清彬教授一直用浓厚的人文关怀践行着这句医学铭言。“医患双方就像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要对患者说实话,把治疗过程对患者说清楚,病人还是会认可的。”

性格豪爽的张清彬教授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及时雨”,他对患者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小至耐心回复每个治疗细节,大至为患者热心奔走推荐各地各科室的专家。笔者听着张清彬教授笑着讲述那些艰难困苦的经历,一切都显得轻描淡写,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医者的无私大爱以及满满的人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