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三伏天这样做,气血牢固,体能翻翻

2022年07月27日 8403人阅读

大家好,我是江西上饶慈脉中医(徐氏中医)的徐医生。


昨天我们是中伏俗话说寒有三九,热有三伏。在古时候在三伏有众多的活动,比如说汉代有伏腊节,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北宋夏伏日有绿荷包子,可见三伏从古至今渊源颇深
在中医中,三伏天是道,在中医中一年五季,春--长夏--冬。三伏就在第三季——长夏,这也是一年里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

 

《汉书》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
此时,火热浮于天地猖狂,阴气伏于地下潜藏。对于体虚人群,阴阳偏颇之人是一道。气血不均衡,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汉官仪》说: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伏日是恶日,伏天后不宜出门做事,应闭门在家伏藏起来。
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热,阴阳相争特别强烈,同时今年病发热射病(重症中暑)的病例也特别多,甚至有导致昏厥、抽搐,乃至死亡案例出现。
那么今年怎么才能平安度呢?

 

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进行调理


一、阳虚体质宜补元阳,驱陈年阴寒
阳虚体质的朋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偏寒,怕冷,一着凉就容易拉肚子。这是由于这类朋友体内缺少阳气,又恰逢湿热的夏季。阳气虚浮于外,内里空荡荡,极易被寒邪入侵。

这类朋友,三伏是大补元阳最佳时机。做到以下几点冬天能更安康,具体怎么做?
1夏天注意防寒。尤其是颈椎、肩膀、肚脐、膝盖、脚踝,这地方要注意着凉。同时生冷食物冷饮冰水果这类食物要少吃,保护脾胃阳气。

二是建议三伏晒背,配合喝姜枣茶。太阳是真火,能温通百脉。三伏晒背效果好比天然艾灸,阳火专往阴寒处钻,能驱五脏六腑陈年阴寒。具体晒背操作可看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三伏前这样晒背才能驱散陈年阴寒,把丢失的元阳之气重新补回身体里》
除此外,艾灸和三伏贴对你们来说也很合适,既补阳又能冬病夏治,能有效预防冬天易发作的鼻炎,哮喘,腹部冷痛,痛经,甚至是骨关节病。

二、痰湿体质宜祛污浊,减脾虚沉重
伏天痰湿体质也挺难熬。痰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容易脸上出油,毛孔粗大,浑身疲乏无力,胸闷气短,水肿肥胖,大便粘马桶……
造成痰湿的因素,虽然有三伏潮湿闷热气候在作祟,但根本的原因还是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湿,造成体内堆积对于的污浊。
所以痰湿人的养生重点在祛污浊,减脾虚沉重。
饮食上,不建议大量吃水果,水果普遍湿气重,脾虚难完全消化吸收。建议吃健脾祛湿的食物,例如白扁豆,茯苓,山药,或者喝五指毛桃汤,里面再加点陈皮。

 

生活上建议适当晒太阳,平时多运动,或者去拔罐,都能帮助脾胃运化水湿。晚上可以用温胆汤泡脚,效果不错。

三、阴虚体质宜祛火毒,补元阴
每年伏天时节,总有那么一群人会比其他人更加难熬,就是阴虚体质。
因为这类体质本就内有虚火,同时还要忍受外界的湿热,容易怕热,容易手脚心发烫,口干舌燥,心烦失眠,自汗盗汗,急躁易怒……
该怎么办?
首先申明一点:艾灸和三伏贴,不适合你们!这俩项目以补阳为主,阴虚+补阳,等于火上浇油!你们会更加干燥,更加怕热,体质更加虚。
所以你们的养生重点是祛火毒,补元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引火归元,借足贴脚底涌泉穴把上浮的火气扯下来。

 

引火下行最牛的是中药是吴茱萸,我们「引火归元贴」里就专门加了它。辛温散寒,适合易上火、咽喉痛、上热下寒、口腔溃疡、中焦不通、心肝火旺、失眠等其他上火情况的人群。
这个用法也有诀窍,就是要每晚睡前在涌泉穴上贴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取下,一定要长期坚持使用。

总的来说,养生其实很简单,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此。
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0